近日,“張海鵬”和“馮唐”兩個詞瘋狂刷新了大家的屏幕。近日,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權投資部門(CCP)在香港宣布任命資深投資人張海鵬博士擔任高級董事總經理。張海鵬將主管CCP戰略重點之一的醫療領域投資。
誰是張海鵬,誰又是馮唐,中信資本旗下的CCP又是干嘛的,請自行腦補。總之那個一年前說,從此只有馮唐,沒有張海鵬的馮唐(張海鵬)又回來了。
馮唐自去年年底回國后,一直以中信資本醫療投資顧問的身份游離在醫療圈內外。在出書、拍電影、做主持、開網店海玩了一圈之后,終于再次以醫療投資人身份出現在業內。一起來看馮唐在離開華潤醫療一年后,如何看待當下的醫療投資市場。
以下為上周六在中美健康峰會上,馮唐的演講實錄:
我還是想說三點:(永遠說三點,簡稱馮三點)
第一,我覺得醫療創新創業現在是時候了。我也經歷過從美國回來的階段,用英文說就是:The time is right. 我當時學醫是從1990年開始進協和的,那時候我爹媽非常沒有戰略眼光,讓我去學了醫。三十年之后再回協和的時候發現,nothing change 沒啥變化。一些臭?!恋倪€在臭?!?,一些辛苦工作的還在辛苦工作,一些絕望的還在絕望。
很多事情你要這么想,一個擁有這么多痛點且痛點持續了不止三十年的行業,到現在這些痛點仍呈現不斷加劇的狀態。這說明,這些痛點必然將用一種方式或者另一種方式在近期解決。因為人口紅利將不再,我們也都老了,自己也開始慢慢得病了,我們會變成得病的主力。面對這些痛點,我們會用自己各種各樣的方式打通。遠立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當天在場評委)明顯比我父母有前瞻性,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開創協和的公衛學院,正當時。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現在送兒女去念醫學,十幾年之后正好可能會趕上行業最好的時候。舉一個特別實際的例子,我前兩天帶一個親人去看病,就在協和。一個簡單的頜面部B超,醫保能夠報銷120塊錢,人滿為患。因為時間有沖突,可以換成特需號。特需90塊錢,好處就是今天能看。于是我們就上八樓看特需。我發現這個特需還是像打仗,做地下工作一樣,我經歷過換美金,倒家電指標的時代,和做這個事情很像。關鍵是人還特別多。我就想,你要再加十倍試試,如果9000塊錢做一次試試,看看人還會不會這么多。
當然剛才說的這些是有公平性和功利性之間矛盾的。但是資源如何配置,有時候市場畢竟是一個最重要的手段。我描述這件事情,只是想說明一點,就是這種現象和這種機制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一定會用各種方式扭轉。無論你喜歡不喜歡,無論你用什么方式,這不準那不準。比如前幾天,我聽到一種說法,三甲醫院再也不能接初診的了,要逼著大家形成階梯性的轉診制度,比如你有小病就先在社區,然后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這是不是一個聽上去特別好的模式,但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沒有屌用的。怎么可能,你想想,最有可能的是,這些專家會到附近的寫字樓給你看病等等。他們會想出辦法,市場會想出辦法,特別是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了,他們想出的辦法,不一定是監管能夠消滅掉的,不信我們可以看。
第二,我覺得是要耐心一點,要給時間一點時間。無論我們起點再低,這個醫療系統再固化,各位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要知道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是一個很神圣的、很古老的、很漫長的需要很多時間建立信任的行業。所以大家不要太著急。不論是從投資方還是創業團隊角度,都要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
大家不要太高興地認為我有這么好的產品,這么好的服務模式,很多人會趨之若鶩,其實不會的。協和到今天,大家也知道早期有多艱辛,美國人洛克菲勒的實際建設花費嚴重超出預算,如果在今天他可能早被人拉去喝茶了。工期超了兩倍,造價超了四倍,但他這一路堅持下來,有這個行業的特點。我并不是說創業團隊答應投資人的事全是扯淡,但是大家要有一個相對理想的估計。
最后一點,我能想到的就是,希望能夠加快創業創新的進程。雖然是一個非常難做的行業,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但是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特別是我覺得原來我指望著在公立醫院特別是大型公立醫院改制,但是你會發現這個困難相當大。
而轉一個角度,我在資產的屬性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的時候,在生產要素,所有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的時候,通過互聯網技術,通過模式的創新,甚至通過一些設備的創新,有可能在剛才說的這種體制機制沒有完全打開的情況下,已經給潛在的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也產生巨大的價值,也為各位創造了財富,為投資方創造了合理的回報。
簡單地說,我還記得2000年我從美國回國的時候,那時候很多人要辦個網站,就好像現在很多人都要做個app,要是沒個app都不好意思出門似的。那時候辦網站,就會面臨很多現在不需要面臨的問題,比如做電子商務,物流怎么解決,總不能自己一個人一家一家送。支付怎么解決。當時很多人都一籌莫展,認為這個事情做不成??墒乾F在看來,如果那個時候你不做,現在有可能已經晚了。
另外一個角度看,那時候的痛點,包括物流,包括支付,成就了今天最大的幾家企業,比如說順豐、阿里巴巴等等。我想很多事情要拎出來看這個問題。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等,加速實現這個的過程,希望創新創業能給我們所有人創造多贏的局面。謝謝!